韩国的秋天很美,银杏树多,变黄的时候气势磅礴,打就了一个大气而亮丽的底色,然后红叶植物们才开始在画布上肆意发挥,将橘黄、橙红、大红、紫色泼满了每个角落,使得每天早晨都能看到一幅全新的图画。然而细心一点,又不免会注意到些许令人不快的征兆,山楂树上的红果不知何时消失殆尽,旁边的几丛黄菊也在缓慢地凋萎,枫叶虽然仍旧是红色的,但已经略显黯淡,等到果然有一天雨横风狂,也便都随了风雨去。秋天的盛装卸尽,无限风光不过仍幻作零碎的记忆。
1. 北汉山
马博士对爬山情有独钟,我却打定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主意,似乎去黄山之前都不想有什么爬山的念头。然而秋色正浓,天地难得有如此清澈的时候,登高一览的欲望难以遏制,还是随了马博等人,去爬首尔北部的北汉山。北汉山也叫做道峰山,海拔约七八百米的样子,山脚就是地铁站,从水原过去都不需要换车,交通非常方便。从车站出来,第一眼望去即觉此行会比我预想的有趣的多,至少山势险峻,山石突兀,有些鬼斧神工的味道。另外,不知道到底是因为曾经的那场战争不断地在后人心中作祟,还是事实本身如此,这个国家的一切总给人以不安的感觉,正如仁川那冰冷的海,以及面前这冷峻的山。
尚是仲秋,正值秋色灿烂,山脚下掩在漫山红叶中的河谷很给人遁世的感觉,令人止步。可惜同行的小尚年纪轻,一开始便健步如飞,我与马博士一行也只好走马观花,匆匆而过。
“主峰!先拿下主峰,下山时再慢慢看罢!”
谁知不高归不高,主峰却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爬到的,很快便没有了路,只能攀着堆叠的岩石而上,这时才想起在山脚看到的穿着登山鞋,拿着登山杖、带着手套的韩国人,也并不全是故作声势。再往上爬,发现好多山峰竟只是拔地而起,毫无可攀登之处,装备精良的韩国人们原来是顺着固定在顶上的绳索,在笔直的峭壁上攀援而上。还好有的山峰稍微缓和些,光秃秃的巨石上钉好了铁杆可以抓,使点劲也能有惊无险地往上爬,只是风越来越大,冷得人直打哆嗦,又不得不紧抓着冰凉的铁杆,着实刺激。这时回头看我们的先锋小尚,也已哆嗦作了一团,都不免有些洋洋自得了。等到了峰顶,却发现并无多少容身之地,如果不紧抱着铁栏杆,仍然会顺着光溜溜的石壁滑落下去。只是视野着实好,下午的阳光令几座石峰金光闪闪,天更是蓝得叫人忧郁,远处的首尔隐在城市的烟霭中,模糊不清。
要下山时才发现已近黄昏,哪里还有时间回顾路边的景色,只能依旧埋头前行,如是匆匆,到达山脚天色已黑,刚好看到一轮硕大的明月从山后升起。
难道是十五?
2. 一门山炮
如果说韩国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便要数几十年前那场惨烈的战争及其遗留至今的后果了。以韩战和分裂为主题的纪念碑比比皆是,与那场战争的有关的遗址也几乎成了游人们不能不去的地方。而因为来自那场战争的当事国之一,中国人在这些遗迹面前的感情总该有些异样吧。
在首尔市的三角地,有一座专门纪念战争的“战争纪念馆”,而其中的内容又多半与韩战有关。
那是一座气势宏伟的建筑物,庄严地矗立在巨大的人工水域中央。正前方和两侧是高大而宽阔的长廊,联军阵亡将士的姓名按照国别全部镌刻在长廊两侧的石柱上,太阳光穿过其中的间隙,打出一排井然有序的光栅,节奏分明的明暗变换能够让穿行其中的人们觉到厚重的时间感。
室外的草地上还陈列着大批战争期间使用的武器装备,联军和北韩的使用装备分别标以蓝红二色以示识别。庞大的苏式坦克和自行火炮虽然看上去有些古老,但确是当时最先进的武器,据说金日成正是倚着它们差点将南韩军赶到太平洋去;更多的还是美军的装备,除却坦克和火炮,还有各式的飞机错落停放在广阔的草地上,颇为壮观。
忽然,在一个很容易被人忽视的角落,我无意中发现了一个令人惊异的物件。也许它可以被称作为一架炮,但它显然与其它武器不属于同一个时代,那笨重庞大的木头车轮和细小的口径叫人想起两个世纪前的拿破仑军队。然而,这却是整个场地中唯一的中国军武器。介绍牌如是书写:“山炮,1917年,日本生产。”我的心底立刻起了一种异样的感觉,长久以来对这场战争的热情瞬间被浇熄了,唯觉心头一种莫名的压抑。下午的阳光滑落,那座庞大的建筑物的阴影忽然压了下来,凉气逼人。我赶忙逃到阳光里,找了一张长椅坐下来。
深秋午后,纪念馆四周的水面上波光粼粼,给人以无限平和的感觉。
致力于保留残存往事的纪念本身,其实也在有意无意地将往事掩去。
3. 双重现实
在首尔市立美术馆结结实实地碰了一次壁。
那天,在进入大门几秒钟的时间之内,我莫名其妙地撞到了前面的玻璃墙上,发出一声巨响,大脑瞬即空白,等回过神后,才注意到面前洁净无暇的玻璃上留下了一块污渍,旁边的美丽女郎被吓得花容失色。无独有巧的是,当日展览的主题正好叫做“双重现实”,随后我便会看到立在展厅中的一面带有裂缝的镜子,当小心翼翼地将手探入镜面的时候,才发现镜子本身以及其中的倒影不过是艺术家的精心构置。惊诧之余不免苦笑,自己的在门口的碰壁是否也算是一件精彩的行为作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