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口

当忧愁开始压迫我的时候,我便选择睡眠,希望睡到那不知道时候的时候,而且说也奇怪,忧愁的我总会睡得更好、更久……
我的2005年充斥着失败,令人惊奇的是,它们非但没有把我压垮,反而令我更加坚韧了起来。这却是最让我担忧的,因为我恐怕自己已经麻木不仁了。我想起卡夫卡的那个没有准备散步但终于走了出去的晚上,“认识到自己具有的力量比需要的确实要多,它让自己迅速作出决定并应对其带来的变化”,我是不是也具备这种力量呢,只是因为我没有走出去因此无法发现它?
那个晚上我和张琳看完话剧《凡高》后一起步行穿过北兵马司胡同、穿过帽儿胡同、穿过灯红酒绿的后海,穿过后海后面不知名的胡同,忧愁便开始在心中成长。
我趁休假兴致勃勃地去实现我酝酿已久的计划,爬一座无人爬过的山走一条无人走过的路并因此披襟斩棘,等到满手划痕衣衫尽碎时才发现竟然到了一条十几年前和朋友们经常走的老路上。第二天,我还见到了其中的几个朋友,我们吃喝、我们台球、我们飙车……但我希望我们能聊聊天,我想听听他们的近况,我想讲讲我的想法,我想知道我们有多少变化。
我趴在床上,不断地揣摩捷克人的那句话:“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他的答案似乎是重,连续几周的心力憔悴让我无法入睡的时候我也这样想,但当我翻起从前的日记时,我开始考虑换个答案。
北京笼罩在白茫茫地湿气中,几乎叫人无法呼吸。我忽然关掉电视,打开我的书柜,抽出一本《从文自传》。这本书有两点可以打动我:一是作者感受自然之美丽的从容心态,二是其驾驭现代汉语文字的精湛技艺。
“美丽总是愁人的。我或者很快乐,却用的是发愁字样。但事实上每每见到这种光景,我总默默地注视许久。我要人同我说一句话,我要一个最熟的人,来同我讨论这些光景……”
张琳走了,兴高采烈地,和来得时候一样。
我也得做个改变,回到我理想中的生活去,只是需要一个借口。

One Comment

  1. 看你的文章是种享受,文学上的,精神上的,头脑中的,梦一样,又和现实密不可分。 感受惆怅,感受惘然,感受逆境的勃发,感受成功的喜悦,感受浮华过后的成熟冷静, 感受技术的深厚,感受对真理的执爱,感受对精彩美好生活的想往,感受你的感受; 完美生活 接纳头脑的涤荡,接纳精神的洗涤。。。。。。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