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 Planck 于 2003-7-29 0:58:37留下: |
**应斑竹的要求,写一下手动功能。我总觉得这么专业的东西让我来写很是汗颜,加上前几天工作较为忙,一直拖到今日。 前些天在移动公司客服刊《世纪虹》上看到一组人像,很是漂亮。别人都在议论MM怎么样,衣服那里那里好,我却被相机的景深所折服(也许是用DC多了的缘故,很是羡慕大光圈和浅景深),焦点落在肩头上,连耳朵都是虚的!这种效果就DC而言,我只在CANON G2上见过(再高级的没用过了)。不禁想起我心仪的DX6340,估计是没有这个福分了,唉~~~退一步安慰自己,就拿DC来练手了,家里还有部NIKON F60呢。 好了,言归正传。就我的理解而言,除了AUTO模式和P模式,其他的拍摄方法就算是手动的。总的算来,就是四种:对焦、光圈、快门、闪光灯。对焦好像现在很少见有人手动对焦了,主要是AF已经发展的很成熟,人们的近视程度也与日俱增。除非是构图需要把焦点落在特定的地方,否则相信你的AF吧。闪光灯热靴这种高级技巧我从来没用过,也不现眼了。光圈和快门,在相机上还可以分为光圈优先,速度优先,双优先,B门,T门,暴光补偿等。对于老鸟而言,看一眼就能把光圈和速度估计得差不多,又有测光表的,自然可以慢慢调。而一般人(像我这样的菜鸟)就是用单优先比较多,把速度或者光圈定下来,让相机测光选择另一个值,再用暴光补偿调整一下。 我所见过的获奖作品,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人像,不用说了,人是永远的主题。二是黄昏或晨曦,而且一般是稍稍暴光不足的。三是一些人们没怎么见过的景象,如极光、企鹅什么的。一直觉得摄影很难,取景和用光是最重要的,然后才是硬件因素。相机能影响的,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尤其是专业级的相机。 先来讲讲人像。对于拍肖像,一般想到的就是50-70mm中焦距(因为和人眼的比例差不多),F2.8以上的大光圈。光的方向是及其重要的,正面光和逆光是绝对要避免的,尽量用斜上方的光线,显得比较有层次。对于DC来说,由于其焦距很短(都是小CCD害的),要尽量在长焦距端拍摄,ISO能低则低。关键是要对焦准确,暴光正确。至于MM脸上的痘痘什么的,没关系,有PS呢,保证让她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FC的玩家,羡慕吧:) 生活中最容易拍到又容易产生好效果的莫过于夜景了(前景有人的不算)。想照出烟花盛开,流光异彩,车水马龙的景象其实很简单,一个字:长时间暴光。很多DC的速度优先可以去到4s,基本上可以抓到满天烟花了。这里又涉及到DC的另一个特点:噪点。一般来说ISO400以下,暴光时间一秒左右的噪点都是不太明显的。反正是夜景也看不太清楚的,要是用到B门的,已经跨入准专业级,会有很好的降噪电路的,实在不行,参见上一例,PS! 最后是晨境或黄昏,个人感觉这是时候完全是看个人对画面的控制能力了。一般这种画面的焦点在哪是看不出来的,所有的景物都是在清晰和模糊的边缘。景深也不是很重要,反而有点像是油画了,不过由于光线问题,用较大光圈的机会多。经验和个人的艺术修养是决定一切的,暴光补偿-0.3和-0.6就很不一样了。DC的优势再一次显现出来,没经验没关系啊,拍上几十张,总有一张看得过去的。想想看吧,暗金色的海面,斧削的崖壁,古堡的伟岸剪影,淡淡的唏嘘的落日…… 总结一下,对于斑竹或者我这种爱好摄影的人来说,手动功能是必须的。但更多的是经验的积累,无论是用什么方法,画面的构图和光线才是最主要的部分。我现在用DC的目的很明显,就是积累经验。至于“到此一游”的相片,坚决用P模式,有时间去测光还不如来想想把人放在哪里,背景怎样处理好呢。 题外话,DC现在还处于利润比较高的阶段,想想一年前的MP3/闪盘是什么价格!估计在一年后,随着CCD工艺的成熟,国产品牌的加入,民用级的DC就会降到一个比较合理的价位。最近的降价消息:奥林巴斯740和C-50都有较大幅度的降价,可能会带动其他的品牌有小幅度的调整。富士的新品快上市了,S602或304肯定有一个要跳水。NIKON的5400定位高不成低不就,也要调整的。科达的DX6330上市才¥2300,感觉300W大有向¥2000逼近的趋势,主流啊! 推荐给斑竹的:CANON A70,FUJIFILM S602,CANON G3,NIKON CoolPix 5000,视你的财力来定了,呵呵。 -------------------------- 如果非要等到爱过以后 才知道没有结果 如果非要等到失去以后 才懂得珍惜拥有 如果幸福真的太难把握 怎么又让它溜走 如果那天你说爱我 说爱我 |
|